作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产业“国家队”,中国电子初步构建了“可发现、可防范、可替代”的自主可控信息安全防护体系,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已成为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域的重要支撑力量,有望实现发展路径的“变道超车”。

上述信息是中国电子董事长芮晓武在国资委组织的“走进央企?创新组歌”活动中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的。

    芮晓武指出,中国电子逐步解决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“缺芯、少屏、免疫力低”等重大问题方面,早在2011年7月就启动实施“网络安全系统工程”,全 面开展“本质安全”、“过程安全”、“工控安全”建设,服务于重要行业、重点部门领域,保障国家重要信息系统和关键基础网络的信息安全。


    自2013年6月”棱镜门”事件以后,国家将信息安全上升到战略层面,国家级别的政策、法规快速推出。2013年8月,国家发改委发布《关于组织实 施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有关事项的通知》。2014年8月,工信部发布《加强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工作指导意见》。2015年6月,第十二届全 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(草案)》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

    当前网络安全形势严峻,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,并向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。芮晓武指出,国家关键部门、核心要害 要着力打造自主可控的基础设施,构筑坚不可摧的网络安全防控能力。作为网络信息安全国家队,我们要具备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,建立全面网络安全防护体 系。要把握好自主与开放的关系,要选对肩膀,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联合创新,打造自主先进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。

    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《2015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》指出,针对中国重要信息系统的高强度、有组织攻击威胁“形势严峻”。据报告,当年中国境内有近5000个IP地址感染窃密木马,涉及政府机构和重要行业的高危漏洞持续增多。

    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长方滨兴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建设网络强国,企业要发挥核心的作用。他指出,首先要有自主过硬的技术,在核 心技术上取得突破;其次,要有全面的信息服务网络;第三,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,形成雄厚的网络经济;第四,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信息化人才队伍;第五,在 国际上要形成话语权。

    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表示,中国电子基于ARM架构芯片的成功研发,有望让我国实现换道超车。目前的网络安全技术体系大多是建立在国外的技术基础之上,创新需要勇气,更需要科学的态度,要在基础应用技术、“杀手锏”技术,以及颠覆性技术上有所突破。

    据介绍,中国电子年科技投入比例保持在3%左右,这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。除成功研发出DDR4内存缓冲控制器芯片等多款自主可控网络安全产品外,中国电子还自主研发了“白细胞”可信计算平台,可为计算机建立“免疫系统”,使其能够自我防护、主动免疫。

    魏少军还指出,信息安全要靠强大的产业基础来支撑,不能把信息安全和产业发展割裂开来。信息安全产业需要开放合作、协同发展,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把国内的一些优秀企业、优秀技术聚集起来,打造一个大格局。

via:第一财经
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